借“網”出擊 智端外賣黑窩點
午餐過后的休息時間,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街市場監管所所長老李和所里的其他監管干部都習慣性地從口袋里掏出手機,上網,打開“百度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3個外賣訂餐平臺手機APP,挨個查看訂餐平臺上的個體商家。
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經營外賣訂餐業務的個體商家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轄區內,在現有監管人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監管個體外賣商家,消除食品安全風險成為擺在市場監管部門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對此,該所監管干部向互聯網要效率,靠智慧破解監管難題,借助網絡訂餐平臺查找食品安全風險點便是他們的方法之一。老李和其他監管干部每天將各外賣訂餐平臺上接單火爆的商家在訂餐平臺上公示的信息記錄下來,再與所內市場監管綜合業務系統里的登記信息進行數據對比,核實個體商家行政許可“戶口”,再順藤摸瓜查出從事網絡訂餐外賣的“李鬼”。
“小朱,你看看‘餓了么’上這家紫菜包飯外賣屬于你的管片兒嗎?”“李所,它公示的地址是屬于我的管片兒,但在咱們的綜合業務系統里查不到這家店鋪,您再看看它公示證照照片上的店名是什么,地址在哪里?”“照片上顯示的注冊名稱是一家大餅店,地址在柳江路菜市場,小鄭,你看看這個大餅店在咱們的綜合業務系統里能查到嗎?”“查到了,是柳江路菜市場里的大餅店,前天我還去那檢查食品原料呢。”“看來這家紫菜包飯外賣可能是在‘掛羊頭,賣狗肉’呀,用別人的證照照片騙過在訂餐平臺工作人員的審核。小鄭,快去換衣服,咱倆一人一輛‘小黃車(共享單車)’去那看看,先來個便衣暗訪﹗”“好的,李所。”
兩人騎車按照“餓了么”手機APP上顯示的經營地址,來到柳江里社區1號樓2單元門口。“嚯,油煙味夠沖的,李所,您聽,正炒菜呢。”“嗯,咱們再看看。”在看到多輛外賣配送電動車進進出出后,老李果斷下令:“小鄭,你立即回所里叫大伙兒過來,這里賣出的食品越多,對百姓健康的損害就越大,必須馬上查處它。”半小時后,該所4名監管干部趕到現場與在此等候的老李一同端掉了這個無照無證從事外賣食品制售經營活動的黑窩點。
網絡經濟的發展改變著百姓的生活,也催生著市場監管方式的變革,像友誼路街市場監管所這樣借“網”監管的模式也許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中國質量報》
同類文章排行
- 巔峰生物——ATP生物熒光檢測儀
- 《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將于12月正式施行
- 熱烈祝賀我司的再獲4項專利通過授權!
- 三只松鼠開心果霉菌超標1.8倍被食藥監總局通報
- 8月3日下午"創谷匯"投資交流會在巴特恩眾創空間成功舉辦!
- 注意了!四川食藥監抽檢:7批次食品不合格!
- 網絡訂餐“安全”將立法監管
- 廣東首批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啟動
- 安徽廣德多部門聯動 確保“小餐飲”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管理不完善一票否決